027-83779967
清华园的铁路记忆
来源:乐鱼网com首页    发布时间:2025-07-05 20:35:08

  清华大学在第一个百年历史上,曾与一条铁路线和一座火车站结下不解之缘,那就是著名的京张铁路和清华园车站。

  京张线在建成后的最初四十年间,经历了满清末世,北洋政府,日本侵略,统治;1949年以后,它又与新中国一起,经历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风风雨雨,完成了一次次蜕变。

  当年的车站是啥样子呢?结合历史老照片和残存的部分建筑分析,还是能够还原它的基本轮廓。

  清华园车站为中西合璧式的外廊式单层建筑,砖木结构。车站不大,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,呈坐西朝东布置,平行于东侧的京张铁路。

  整座建筑规划设计简洁,面阔为五跨,以主入口中心为轴线,两侧对称,中间三跨为圆拱券廊,两侧开间设置拱窗;双坡屋面,铺铁皮瓦,屋顶有天窗,外墙为传统灰砖清水外墙,其女儿墙做成了城墙雉堞的效果,显得别具一格。

  早年的清华园是清朝皇家园林的部分遗址,地处京城西北郊外,虽然环境优美,但交通不便。自清华学校开办以后,在通勤汽车还没有开通前的十几年间,与外界的交通联系,主要靠骑驴、坐洋车、走路,经海甸(淀)镇,过白石桥,再进西直门;再就是从清华园车站坐火车到西直门车站。不过,火车有班次,不是想走就能走,但沿着铁路走到西直门却是最便捷的路径,于是也成为清华人进城方式的一种选择。

  ,虽然“每端都要步行二里路,方能达到目的地”,但“车资是一角”,显然“坐清华园西直门间的火车是顶便宜的代步法”,74%的选择率反映出大家对“火车”的青睐程度。为了方便清华师生的集体出行,或者满足到清华活动的社会团体需求,铁路方面也会根据自身的需求开行“专车”,这就使得清华与铁路的联系更加密切。1919年4月初,欧美同学会一百余位归国留学生在清华学校召开年会,4月1日的北京《晨报》曾对这次会议做了预告,其中特别提到:

  (《欧美留学生开会预誌》)由此可知,此次活动的组织者事先已经与铁路方面做了沟通,预订了专车,这才可能正真的保证包括蔡元培、张伯苓、胡适等在内的中外与会代表顺利出行。

  以此类推,正因为铁路方面有这种“包车”类的专项服务,清华师生才可能在每年春天集体乘车去居庸关长城出游,各种与清华有关的重要社会活动也源源不断地被安排在清华园举行。从这个方面说,清华的活力与影响力与清华园车站的存在确实有着密切关系。

  从清华“二校门”开始向南走,步行到清华园车站,距离约一公里,在清华建校后的几十年里,没办法统计究竟有多少人次来往于这条路去乘火车,或进城,或远行。但无论在清华历史的哪一个阶段,都能够找到清华人与清华园车站和京张线之间的感人故事。清华师生支援抗战的经典故事,发生在“九一八事变”后的几年间。1933年长城抗战爆发后,前线急需防毒面具,清华工学院承担了试制任务,并在1933年成功制造了6500具国产防毒面具。此后,1936年11月日寇开始进攻绥远,绥远省主席傅作义(1895—1974)率部奋起抵抗,同时请求清华制造大批防毒面具供应部队。

  以往制造面具所需要的活性炭使用椰子壳做原料,但这次却一时没有办法获得。作为替代材料,清华遂派人赶赴郊区收购核桃壳。1936年11月25日,清华致函京津铁路局驻平办事处,称为了应付非常需要,清华试制防毒面具,托人在易县、房山等地购买数万斤核桃壳为原料。需要在梁格庄、方顺桥、琉璃河等处车站分批上车,运抵北平。请给予照顾,

  在铁路方面的配合下,这几万斤核桃壳顺利运抵清华园车站,并送到清华被加工成活性炭,成功制造出防毒面具。12月5日,校长梅贻琦(1889—1962)致函傅作义将军,表示清华先赠送200副防毒面具试用。傅作义收到清华赠送的防毒面具后,经试用效果不错,便向清华定制10000副。1937年2月,全部面具制成,并由工学院院长顾毓琇(1902—2002)亲自送达傅作义部。

  “当时我们没交通车和班车,从工地往返学校办事,拿东西,来人,都是靠西直门至南口的火车,人们每天来来往往”;“一有急事,半夜坐火车是常事,有时一个人”;“从学校拿着图纸、工具、仪器走到清华园车站,要半个小时,然后坐上闷罐车”;“开始时,火车是空空的闷罐车,没有窗户,没有座椅,只在中间有一个拉门,在拉门边上还放一只尿桶。大家就坐在车厢底板上,有时还能够找到块砖头坐坐”。

  虽然,这只是“200号”工程艰难发展的一个细微片段,但绝对是中国核工业发展历史中一个生动的立体画面。这些创业者的亲身经历也让我们进一步理解,为什么清华园车站在老一代清华人心中远非一个地名那么简单。原来,它是清华发展筚路蓝缕的无言“见证者”,它也是共和国大厦必不可少的一块“方砖”!

  今天,当清华人走在贯穿清华校园的南北主干道“学堂路”时,你是否意识到,此时你的步履就踏着曾经列车轰鸣而过的京张线;詹天佑率领筑路英雄克千难、破万险的历史,就仿佛发生在我们的身边?我们完全有理由在学堂路边设置一处纪念碑,让后人知道京张线与清华大学的渊源,铭记蒋南翔校长对清华校园建设的历史贡献。

  屈指算来,清华与京张线的同生相伴关系竟然前后保持了将近百年!百年间,清华逐渐发展为一所中国高等教育的著名学府,而京张线也为清华的发展做出了无可替代的默默贡献。

  在北京市党政机关与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,2023年2月,清华园车站旧址被升级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。3月25日,在纪念中央“进京赶考”74周年之际,经过整修建设的“清华园车站旧址”纪念园正式对外开放,“清华园车站专题展览”同时揭幕。对这处北京近代历史重要遗址的保护、利用工作终于取得实质性进展。

  袁帆,清华大学建筑工程系1975级校友,人生多有跨界,兴趣爱好广泛,文笔朴实耐看。退休后专注于文史研究,多篇成果被国家级、省市级以及清华大学媒体刊发。2023年,被清华大学档案馆、校史馆聘为“清华史料和名人档案征集工程”特邀顾问。

乐鱼网com首页

027-83779967(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9:00-18:30)

027-83779967bozai198012@163.com

公司地址:武汉市硚口区古田路67-89号1层2号

扫码进入移动端

扫码关注微信号

www.0769cnc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