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3年5月8日的夜晚,一架伊尔-76型客机正在刚果上空飞行,机上的乘客主要是刚果的快速反应警察部队官兵,以及他们的家属。
飞机飞到一半时,乘客们突然感到寒风阵阵,接着,他们便发现,尾部的舱门竟自动打开,许多毫无防备的乘客就这样被强大的气流吸出了舱外,从两千多米的高空坠落。
伊尔-76本是苏联制造的军用运输机,刚果为何会改成客机使用呢?飞机的舱门又为何会突然打开呢?
上世纪六十年代末,苏联为了更好的提高其军事空运能力,决定研制新型的运输机,伊尔-76运输机就此诞生。到了九十年代,该运输机共生产700多架,除了在苏联是主力装备之外,还出口到了伊朗、英国、叙利亚等国家。
苏联解体之后,上百架伊尔-76运输机就被分配到了各个加盟国中,乌克兰自然便得到了不少运输机。但是,这些运输机又派不上用场,只能闲置,可平日里还要出钱维修保养,这对于乌克兰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负担。于是,乌克兰就把这些运输机租给别的国家当作客机使用。
在我们看来,把运输机改成客机,是没办法理解的一件事,尤其是伊尔-76运输机飞起来噪音很大,根本不适合作为客机使用。但是,一些较为落后的国家就没有钱买大型客机,于是就租借他国的军用运输机来做客机,位于非洲的刚果就是这样一个国家。
刚果战乱频繁,国内民不聊生,经济停滞不前,基础设施极其落后,而最直观的则是陆路交通严重受阻。所以,相比起走陆路,刚果人民更愿意坐飞机出行。
伊尔-76到刚果之后,生意异常火爆,哪怕飞机超载也会硬塞人进去。刚果买不起几十万美元的“清仓甩卖”的飞机,低价租借运输机到国内,既能提高航运能力,又能增加收入,是最好的选择了。
伊尔-76原本最大的载人数量是150人,可2003年5月8日当天,飞机起飞前塞进了169名乘客,加上一些机组人员,这架飞机是妥妥地超载了。客舱当中十分拥挤,再加上座位很少,大多数乘客随意坐在地上或靠着哪个角落站着,行李则随意放置。
这架伊尔-76要从刚果首都金沙萨飞往东南部的加丹加省,算是长途飞行了。在登机前,大多数乘客们已经坐了几个小时的汽车,疲惫不堪,因此,尽管飞机发出巨大的噪音,他们在上飞机后还是很快打起了瞌睡。
飞机飞行了大约35分钟左右,一些没有入睡的乘客便听见一声巨响,应该是机械装置发出的声音。他们四下张望,并未曾发现什么异常,以为是飞机飞行的正常状况,便继续闭眼睡觉了。
飞机继续飞行了十分钟,时间来到晚上9点45分,此时,飞机已经飞到了姆布其玛依市上空,高度在五千米左右。
伴随着一声巨响,一阵强风进入到了客舱内,乘客们一下子被惊醒。接着,飞机左右摇晃,站立的乘客开始跌倒在其他乘客身上,行李更是四处飞舞,很多人被行李砸得鼻青脸肿。
有的乘客奋力睁开眼,发现飞机尾部的舱门不了解什么时候打开了。毫无防备的是,飞机尾部的很多乘客一瞬间就被强大的气流吸到了外面,随即从几千米的高空坠落,惨叫声连绵不绝。有些乘客想要抓住即将坠落的人,自己却被气流一齐吸走。
一开始,飞行员和其他机组人员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,以为只是飞机飞行过程中会出现的一般的情况,看到舱门无故打开后,才意识到事情不妙。
由于强大的气流涌入,气压骤降,飞机的剧烈颠簸的同时,高度也开始下降,飞行员很难操控。他只能尽最大的力气保持飞机平衡,并呼吁乘客们不要慌乱,移动到飞机前面去,并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东西。
看着自己的亲人连呼喊都来不及就坠落在茫茫夜空中,这换做谁都无法保持绝对的镇定。他们一边喊叫,一边拼命拉住货仓当中的其他货物和飞机的舷梯,艰难地移动到飞机前面。
好在来自乌克兰的飞行员是空军出身,有丰富的驾驶经验,遇到过很多大风大浪。他保持冷静和镇定,努力使飞机稳定下来,然后掉头,摇摇晃晃地返回金沙萨机场迫降。
飞机停下之后,机场的工作人员将乘客一一接下飞机,让他们在机场大厅休息,平复一下心情。民航负责人也来到机场,清点剩余的乘客,发现幸存的乘客只有四十名,至少有129名乘客被吸到了飞机外面,从高空活活摔死。
有些人的尸体最终被找到,死状之凄惨让人不忍直视,但更多的是未被找到的尸体,他们被统计在失踪名单里。
这起空难事故的发生让全世界都为之震惊,其丧生人数之多、死状之惨烈、死因之离奇,都让人唏嘘不已。
事故的遇难者多为妇女和儿童,无数家庭支离破碎,而幸存下来的人精神上都受到了很大的创伤,需要长期的心理干预治疗,但无论如何,内心的伤痛是一辈子都愈合不了的。刚果全国上下都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,总统宣布全国下半旗致哀,以祭奠这些无辜的生命。
事故发生后,全世界都在关注刚果,有很多人怀疑是人为破坏或是,各种阴谋论也接踵而来。国际刑警组织、美国中央情报局、刚果国防部等多个有关部门迅速对此事件展开调查。
根据飞机上幸存者的描述,有关部门排除了的可能,最终的调查的最终结果显示,空难的起因是飞机本身出现了故障,并非人为破坏。事故为何会发生,主要是因为飞机的压力系统在高空中失效了,内外的压力差会使得舱门自动打开。
舱门自动打开导致的飞机失压是很危险的,任何站在门口的人会立即被弹出飞机外,飞机甚至还会开始解体,严重的话,整架飞机上的人都会丧生。
2010年,在杭州飞南宁的B737航班上面,有乘客意外使得应急舱门开启了小部分,造成飞机释压而被迫返航,所有人都惊心动魄,试想而知,像伊尔-76那样整个舱门全都打开的话,是多么危险的事故。
这架伊尔-76是妥妥的二手飞机,从1986年就出厂了,到发生意外事故时已逝去了十七年的时间,而设计的寿命是二十年,按例应该有日常的维护,若发现无法修复的故障,就应该让这架飞机提前“退休”才对。
但是,乌克兰局势动荡,经济一直不好,在租给刚果之前,并没有按时对伊尔-76进行维护。
运输机变成客机之前,正常来说加压系统是要经过改装的,再增添一些有安全带的座位,但不管是刚果还是乌克兰,他们自身的经济都成问题,所以并没有花钱改装伊尔-76,这显然增大了空难事故发生的机率。
有人指出,乌克兰早就发现了这架伊尔-76压力系统出现的问题,但为了赚刚果的钱,便隐瞒了这一问题。
乌克兰方面则极力否认,因为经验比较丰富的飞行员来自乌克兰,而飞行员的生命是无价的,比飞机还要值钱,他们不可能冒这个险。
再者说,伊尔-76是租借给刚果的,仍是属于乌克兰的国家财产,他们更没必要隐瞒飞机出现的质量问题。
不管怎么说,刚果这次空中浩劫让全世界为其悲痛之余,也敲响了警钟,让人们更清醒地意识到,飞机平日维护的重要性,而乘客在乘坐飞机时,绝对不可以因为一时好奇去按下什么按钮开启舱门,否则,会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加多